Search

常見下肢疾患 (一):髖關節疼痛

髖關節發炎的主要症狀除了鼠蹊部及大腿外側疼痛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常見下肢疾患 (一):髖關節疼痛

髖關節發炎的主要症狀除了鼠蹊部及大腿外側疼痛,還有僵硬、腫脹變形等。

當時間一長,可能會感到行動困難、上下樓梯不便,甚至需要輪椅或拐杖輔助。

若持續惡化,可能也會影響到大腿前側及膝蓋,進而造成如無法蹲下、無法穿鞋襪、綁鞋帶等問題。人的髖關節一旦退化或壞死,連接上、下半身的動作就幾乎都不能做,嚴重者甚至無法上下樓梯,不能站立。

年輕族群的髖關節退化,主因多半為骨壞死 (股骨頭缺血性壞死)。因血液循環不良,使股骨細胞缺乏養分而壞死,髖關節因而軟化塌陷的疾病。50%以上的股骨壞死病患年齡在30到50歲之間,也是台灣青壯年族群最常見的髖關節疾病。

為避免病情持續惡化,有髖關節問題的人,應該儘早就醫,接受適當物理治療。

治療方式包含冷熱敷(或短波與紅外線熱療),徒手治療,超音波治療,以及運動治療。因應每人不同的病情程度而由所微調。初期建議的戶外活動以游泳等不需加壓於關節的活動為主,後期再遵照治療師的建議做調整。

若物理治療半年以上仍未見效,醫師會建議病患開刀置換人工髖關節。手術過後第三天即可開始安排物理治療的復健療程。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0oVTJpVsyBE

#退化性髖關節炎 #物理治療 #類風濕性髖關節炎
#自費徒手治療 #關節疼痛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美式專業徒手物理治療 詳細問診 理學測試檢查 理學診斷 療程規劃 徒手治?
View all posts